今年1至6月国内城镇新增就业735万人
据新华社 今年上半年,国内就业延续了好态势:
1至6月城镇新增就业735万人,同比增加18万人。二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95%,环比降低了0.02个百分点,同比降低0.1个百分点,处于近年来最低水平。
就业形势持续向好是今年以来国内经济进步的一大突出闪光点,成为民生改变的坚实基础、经济进步的基本支撑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特别放在国际经济形势大背景下,国内获得如此的成绩确实得之不易。近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的季度媒体发布会上,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长卢爱红剖析了其中重要原因。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看重就业工作,坚持把达成就业愈加充分作为全方位建成小康社会的要紧目的,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深入推行就业优先策略,想方设法增加就业职位。这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根本保证。
二是得益于经济进步拉动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国内经济维持中高速增长,经济进步与扩大就业有效联动,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明显增强。
2025年至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吸纳非农就业172万人,比2025年~2025年多吸纳30万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尤其是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和新产业、新业态、新就业方法的出现,也增强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
“2025年~2025年服务业就业累计增加6067万人,每年平均增长5.1%,高出全国就业职员每年平均增速4.8个百分点。
2025年,国内参与推荐经济的人数超越6亿人,其中推荐经济平台的就业职员约为585万人,比上年增加85万人。”卢爱红透露。
三是得益于改革红利的释放。各级政府持续加强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规范改革,深化商事规范改革,推进大众创业、万众革新,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
2025年~2025年,全国新增市场主体每年平均增速13.4%,其中新登记企业每年平均增速30.3%。据测算,2025年初创企业新增招聘职位数超越240万个,对新增招聘职位的贡献率达到18.7%。
四是得益于积极就业政策效力的进一步发挥和就业工作的大力推进。卢爱红说,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手段,中国特点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不断丰富、进步和健全。各区域各部门想方设法抓好落实,强化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获得了明显效果。同时,就业工作获得的成绩也不能离开广大劳动者的自强不息和个人努力。
“放眼世界,5年时间内累计新增就业达到6000多万这是极为罕见的。近期瑞士国际管理进步研究院公布了世界竞争优势最新排名的数据,中国的竞争优势排名继续提高,其中关于中国就业的指标排在全球第一,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就业工作获得的巨大收获。”他说。
他同时指出,目前和以后一个时期,国内就业的总量矛盾依旧存在,结构性矛盾愈加凸显,招工难、就业难并存,就业的地区、行业、群体分化,劳动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